金秋時節,稻谷飄香。在夏糧喜獲豐收之后,我國秋糧陸續開始收獲。農業農村部最新農情調度顯示,全國秋糧已收獲1.7億畝以上,完成13.3%。其中,西南地區收獲過半,長江中下游及華南地區已收獲兩成;西北地區收獲過一成;東北和黃淮海地區零星收獲。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糧食安全,加大對糧食生產的支持力度,繼續實施稻谷、小麥最低收購價政策,在內蒙古自治區和東北三省實行玉米、大豆生產者補貼,實施大豆振興計劃,實行糧食安全黨政同責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我國糧食穩產高產,糧食產量實現高位攀升,人均糧食產量持續穩定在450公斤以上,糧食庫存充足,中國飯碗不僅端得更穩,成色也更足。
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開展糧食購銷領域腐敗問題專項整治以來,各級紀檢監察機關不斷提高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能力和水平,嚴肅查處涉糧領域腐敗問題,完善糧食監管體制機制,增強涉糧領域領導干部拒腐防變“免疫力”,把不敢腐的強大震懾效能、不能腐的剛性制度約束、不想腐的思想教育優勢融于一體,促進糧食購銷領域長效治理。
人均占有量高于國際糧食安全線、糧食庫存充足,十年來中國飯碗端得更穩
眼下,遼寧省錦州錦糧(集團)有限公司的收儲點一派繁忙,傳送機轟隆作響,金燦燦的稻谷在工作人員的嚴格監督下顆粒歸倉。年初以來,該公司已完成省儲稻谷輪換2萬噸,玉米1.5萬噸,實現糧食輪換進程有序無超耗。
我國今年夏糧產量達到了歷史最高水平,獲得了“十九連豐”。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夏糧總產量為2948億斤,比上年增加28.7億斤。其中,小麥產量2715億斤,比上年增長25.7億斤。
糧食生產一環扣一環、一季接一季。隨著秋收時節的到來,全國各地陸續開展秋收作業——
在西南地區,地處武陵山區腹地的重慶市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花田鄉,是遠近馳名的萬畝梯田貢米之鄉。如今,隨著秋收時節到來,金黃色的水稻鋪滿山坡,農戶利用晴好天氣搶收稻谷,呈現出一派美麗的豐收畫卷;
在東北地區,北大荒農墾集團鐵力農場益民農機專業合作社傳出喜訊,在第四作業站五號地種植的52.5畝新品種“金臣1885”實際收獲產量達260公斤,創這個農場大豆歷史產量新高;
在糧食生產大省河南,正值秋作物生產的關鍵時期,商丘市各級農業農村部門及時成立專家組,實地察看土壤墑情、玉米大豆等秋作物長勢、病蟲害等情況,指導農民科學精準抓好秋作物管理。
糧穩天下安。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悠悠萬事,吃飯為大。”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糧食綜合生產能力不斷提升,糧食供給總量充足、庫存充裕,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資源,養活了世界近五分之一的人口,也為應對各種風險挑戰贏得了戰略主動。
從產量上看,自2015年起,我國糧食產量連續七年超過1.3萬億斤。2021年我國糧食產量達13657億斤,為歷史最高水平,比2012年增加1412億斤,2013至2021年年均增長1.2%。
從人均糧食占有量來看,國際上通常認為人均糧食占有量達到400公斤以上就代表該國或地區糧食安全。自2012年起,我國人均糧食產量持續保持在450公斤以上,2021年人均糧食產量達到483.5公斤,比2012年增加31.4公斤,2013至2021年年均增長0.7%。
從糧食庫存來看,聯合國糧農組織認為17%的庫存消費比是糧食安全的警戒線。黨的十八大以來,隨著我國糧食產量不斷增長,我國糧食庫存不斷增加,尤其是稻谷和小麥等口糧作物庫存持續處于高位。據測算,當前我國糧食庫存消費比超過50%,稻谷和小麥庫存量超過一年的消費量,庫存消費比遠超過聯合國糧農組織的糧食安全警戒線。
在國際糧食形勢緊張、主要農作物價格急劇上漲背景下,我國充裕的糧食庫存有力保障了國家糧食安全,為有效應對國內外各種風險挑戰,確保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糧食購銷領域腐敗問題直接影響“數量真實、質量可靠”,嚴查嚴處一批糧倉“碩鼠”
“十年來,我國耕地保護工作取得明顯成效,守住了耕地紅線。特別是近兩年來,耕地減少的勢頭得到初步遏制,2021年全國耕地總量實現凈增加。”9月19日,在“中國這十年”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自然資源部黨組成員、總工程師劉國洪介紹。
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從打好耕地保衛戰、提升土地產出能力,到打好種業翻身仗,推動糧食生產上臺階,黨中央出臺了一系列支持糧食生產的政策舉措,就是要讓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有油水的地方容易滑倒。”糧食購銷領域相對封閉,存在涉糧腐敗風險點位多、涉及人員廣、監管難度大、敏感程度高等特點。糧食購銷領域腐敗問題直接影響“數量真實、質量可靠”,對國家糧食安全造成威脅。
北京大學廉政建設研究中心副主任莊德水研究認為,糧食購銷工作屬于綜合性領域,涉及環節長、人員廣,腐敗風險點較多,極易發生腐敗問題,“糧食購銷領域的利益誘惑太大,既可以利用糧食購銷牟取利益,也可以利用監管權力牟取利益”。
近年來,各級紀檢監察機關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要求,立足職能職責,聚焦糧食安全“國之大者”,針對糧食購銷領域腐敗問題加大辦案力度,一批膽大妄為、貪得無厭的糧倉“碩鼠”被懲處。
2021年11月,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公開通報十起糧食購銷領域違紀違法典型案例,包括湖北省糧食局原黨組成員、副局長費仁平糧庫監測建設項目串通投標案,陜西省糧食局原黨組書記、局長吳新成受賄案,重慶糧食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原黨委書記、董事長王銀峰受賄案等。
十九屆中央紀委六次全會部署,深化糧食購銷等領域腐敗專項整治。今年以來,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原黨組書記、局長張務鋒,中國儲備糧管理集團有限公司原黨組成員、副總經理徐寶義,原國家糧食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徐鳴等多名糧食領域違紀違法黨員領導干部受到嚴肅處理。
從公開通報的案件看,大部分違紀違法行為發生在黨的十八大后,甚至黨的十九大后仍不收手,涉及業務主管監管部門、國有糧食企業,涵蓋糧食收購、儲存、銷售等多個環節;既有設租尋租、權錢交易、內外勾結、侵吞攫取的貪污受賄問題,也有擅權妄為、履職不公、執法不嚴的責任問題,還有監督管理走馬觀花、弄虛作假、官僚主義的作風問題。
“嚴肅查處糧食購銷領域違紀違法問題,充分彰顯了黨中央堅定不移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的堅強決心和堅定意志,釋放了‘莫伸手,伸手必被捉’的強烈信號。”上海市委黨校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陳方劉表示。
“室組地”聯動、巡視巡察貫通、各項監督貫通協同,不斷提高專項整治的針對性、有效性
“自從得知要開展專項整治的那天起,我的內心就十分恐慌,更何況還有省市縣三級聯動巡視巡察,力度很大,這讓我一直寢食難安,左思右想還是決定主動投案,爭取寬大處理。”去年12月,安徽省寧國市省級糧食儲備庫原主任葛英勇主動投案。
葛英勇的主動投案,正發生在巡視巡察期間。寧國市委巡察機構與市紀委監委巡紀聯動、同向發力,緊盯問題不放松、形成高壓震懾。
糧食購銷領域腐敗問題專項整治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方方面面。紀檢監察機關綜合運用提級辦理、直查直辦等方式,發揮“室組地”聯合辦案優勢,借助大數據等手段,深挖問題線索,確保查深查透、應查盡查。
河南省商丘市是農業大市、糧食大市,是全國20個糧食產量超百億斤的地級市之一,有“豫東糧倉”之稱。專項整治以來,該市紀委監委發揮“四項監督”貫通融合作用,采取“‘室組地’+業務主管監管部門”聯動方式,緊盯糧食收購、銷售、儲存三個環節,建立全市糧食儲存庫點明細臺賬、政策性糧食貸款及糧食數量、糧食主管部門政策性糧食設立的批復和輪換文件及各項專項資金管理使用情況、基層庫點儲存糧食臺賬等“四項清單”,以及“五盯五查”工作機制,嚴肅查辦“靠糧吃糧”腐敗案件。截至目前,共發現問題線索270件,給予黨紀政務處分196人,組織處理62人。
上海市閔行區紀委監委對2013年以來處置的3件涉糧問題線索、10件10人違紀違法案進行清底式“回頭看”,進一步分析研判,對其中有價值的問題線索重點關注,并對審計監督、專項巡察以及案中發現的問題,部署精干力量組成涉糧問題核查專班,采取聯合辦案制度機制,集中力量快查快辦。專項整治開展以來,全區紀檢監察組織共黨紀政務立案12件12人,采取留置措施3人。
專項整治重在“懲”,關鍵在“改”,核心在“治”。
遼寧省錦州市紀委監委堅持邊查邊改,制定深化以案促改工作任務清單,實施以案促改與案件查辦同步啟動部署、審查調查報告與案件剖析報告同步研究起草、紀檢監察建議擬制與結案同步完成、案件查辦部門與監督檢查部門同步督改的“四同步”工作模式,構建從案件查處、問題整改到專項整治、完善治理環環相扣、層層深入的整改工作機制。
針對國有糧食企業“一把手”權力運行缺乏監督和制約的漏洞,安徽省蚌埠市紀委監委督促市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出臺《糧食流通定期巡查工作指導意見》《糧食流通監督檢查工作規程》《糧食儲備管理失職失責行為調查和責任追究暫行辦法》,進一步聚焦監管重點,提升監管效能,健全“全流程”監管工作機制。推動市發改、財政、市場監管、農發行等部門健全協作配合機制,常態化開展聯合檢查,凝聚監管合力。
把正風肅紀反腐與深化改革、完善制度、促進治理、推動發展貫通起來,推動健全完善糧食安全監管制度和體制機制建設
“我們公司已召開董事會8次,分別對儲備糧投保、成品糧輪換等事項進行研究,建立了糧油保管管理制度、糧油熏蒸管理制度等內控制度。”近日,云南省麻栗坡縣紀委監委會同部分人大代表開展糧食安全監督檢查時,該縣新上任的糧食儲備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介紹道。
在縣紀委監委監督推動下,麻栗坡縣及時成立了糧食儲備有限責任公司,將縣級糧食儲備集中到儲備糧食倉庫,并完善儲備庫有關信息,啟用智能化監管系統,防范化解糧食安全風險。
“應該說徹底改變了麻栗坡縣涉糧企業內部管理不規范,民企、國企關系混亂的局面,徹底結束了2006年以來委托私營企業代儲代管縣級儲備糧的歷史。”麻栗坡縣糧食儲備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表示。
專項整治以來,紀檢監察機關立足職責職能,把正風肅紀反腐與深化改革、完善制度、促進治理、推動發展貫通起來,推動糧食購銷領域發生深遠變化。
不久前,江西省樂安縣紀委監委向縣委提出配齊配強糧食系統班子的建議,由縣委選配一名年輕優秀正科級干部,擔任縣糧食保障事務中心主任;指導縣糧油購銷公司采取職工推選、公開競聘、組織考察的方式產生新的企業管理班子;針對組織關系和人事關系不匹配等問題,督促縣糧食保障事務中心從實際業務量出發,撤并3個基層糧企支部,其黨員組織關系納入縣公司統管,理順組織架構。協調縣直屬機關工委對全縣基層糧企開展黨建指導,將黨建工作納入對基層糧企的考核重要內容,發揮黨建引領作用。
江蘇省無錫市紀委監委針對相關案件暴露的體制機制短板弱項,從行業系統層面提出糧食流通體制機制改革建議15條,推動成立無錫糧食集團,將市糧食和物資儲備局下屬的5家全民所有制涉糧企業改制為市屬國有獨資企業,發揮國企管理優勢,圍繞產、儲、供、銷等環節建章立制105項,鏟除了糧食購銷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滋生的土壤。
“截至8月中旬,全系統糧食收購量比去年增加約2萬噸,其中地儲糧比去年增儲1萬噸。各項非生產性費用支出約下降4%。賬務償還力度顯著提高,巡察以來已償還債務500余萬元,預計2022年全年歸還欠款不低于300萬元。”江蘇省徐州市賈汪區紀委監委以“巡”促改,推動涉糧領域制度完善,取得了糧食購銷業務量增加、職工收入增加、各項非生產費用同比下降的“兩增一降”的良性發展效果。
“由直接查向系統治轉變,堅持集中整治、深化改革,持續推進糧食購銷領域腐敗問題專項整治走深走實,為糧食安全提供有力保障。”無錫市紀委監委有關負責人表示。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