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豆制品需求日益上升,而蘇、魯、豫、皖主產區大豆集中收購期延后,預計國慶假期后才能大面積上市。關內豆區上市范圍看似擴大,但收購量難以集中,早入市的新季豆“時差”優勢將拉長。受進口美灣大豆價格大幅上漲影響,終端市場替代量明顯下降;而此時,豆制品需求日益上升,大多經營主體“老豆”銷售離市,其采購傾向于新季大豆。由于主產區蘇、魯、豫、皖今年播期推遲,集中收購期延后,預計國慶假期后才能大面積上市。雖然東北產區收獲面積逐漸擴大,但運距較遠,南方中小型需求主體難以與運輸工具匹配,這種“遠水不解近渴”的現象,使得長江流域豆源轉化超出預期,沖高的價格僅稍有回調就穩中運行。關內豆區上市范圍看似擴大,但收購量難以集中,同時質量差異較大,加上部分產區篩選設備已跟不上市場要求的標準,鄂東部和皖南豆區已出現“毛糧”跨區域轉運現象;運輸成本上升后,各地即便有新豆裝車,并非“地產”原糧,價格均較高。從目前供需形勢看,早入市的新季豆“時差”優勢將拉長,加上中糧貿易南良(岳陽)有限公司9月14日以6900元/噸入庫價格啟動收購湖北產大豆,雖然收購量2000噸不算太大,但對產地的行情影響較大,需求端近期仍要承受一段時間的高價位豆源。外圍收獲難集中湖北行情受支撐與湖北大豆主產區毗鄰的皖南安慶地區,江西彭澤,湖南常德、益陽、安鄉等地收獲雖全面啟動,但上市量不集中,部分區域因價格優勢明顯,出現“車等糧”現象,加上“散裝毛糧”外運,助長了當地收購主體的挺價信心,使得行情超常運行。這種現象多出現在安慶地區轄縣和農墾華陽河農場,因該范圍內篩選設備落后,區域間僅有個別商戶增添了新型設備,但人為地“放大量”篩選,其質量難以達到市場需求的標準,看似價格偏低,經外運二次篩選后成本明顯增加。上述情況出現后,湖北主產區石首、公安、洪湖、監利、江陵過于高昂的豆價短暫調整,受進口大豆持續上漲影響,銷區替代源減少,“老豆”又脫節,豆制品需求在學生集中開學后明顯增量,經營主體的觀望氣氛緩解,產區流通明顯好轉,加上田間收獲進入尾聲,使得上述產區價格趨穩,優等“雜花豆”主流裝車報價在6900~7000元/噸之間,“泥花”稍重的裝車價6800~6840元/噸。天門、京山、鐘祥、沙洋、荊門等豆區“早熟537”裝車報價7400~7500元/噸,流通遲滯;“中黃”系列晚熟豆主流裝車價6800~6900元/噸;不同類“冀豆12”因其品質優越,曾被認為“等外糧”的差豆已經離市;6600~6800元/噸的豆質最受市場青睞,上周末這類豆源也陸續減少。目前裝車價在6900~7000元/噸的豆源也日漸減少,各類豆源均有市場需求,余下的優等豆源裝車報價在7360~7500元/噸之間。這類優等豆多是中晚熟類分級挑選出的豆源,其毛糧收購價由6300~6400元/噸日漸拉升至6700元/噸,加權均價在6500~6600元/噸,經篩選去雜后,裝車成本在6760~6840元/噸之間,按目前售價計算,利潤高達600~700元/噸。因此,各地持豆主體不擔心后市風險,依然繼續挺價,絲毫沒有松動跡象。漢川、漢南豆區以晚熟豆為主,因該范圍內土壤偏堿性,生產的大豆感觀好,但產出的豆制品成色略差,同類豆源裝車價低80~100元/噸市場都不愿接受,但現行“中黃”類商品豆裝車報價6840~6900元/噸,流通量明顯低于外圍。湖南常德、益陽、安鄉等地近幾年大豆面積明顯增長,收購主體注重篩選質量,設備更新較快,加上豆源商品較好、蛋白含量高,“雜花豆”主流裝車報價7000~7100元/噸,向省內和兩廣市場流通,其運輸費用低于湖北,各地豆源流通量總體較好。鄂東部黃梅、武穴、黃岡和毗鄰的安慶豆區,裝車價6600~6800元/噸有優勢,但實際質量與湖北西部主產區依然不匹配。本周才會集中收獲,產區依然有皖北地區拉“毛糧”的主體待購,行情難以明顯下行。因此,許多對質量要求較嚴格的采購群體重返湖北漢江和長江上下游豆區,使正欲下行的行情再次受到支撐。預計這種有利支撐將持續到國慶節,屆時,湖北主產區豆源壓力將全面改善,未來外圍產區集中上市的影響已不明顯。東北收獲陸續增豆源優良率上升東北產區黑龍江大豆收獲從最初的海倫地區向周圍擴展且日益增量。從新近入市的豆質看,最初37%~38%的低蛋白豆質明顯改觀,商品優良率占90%,蛋白含量總體在40%以上。上市區域開秤謹慎,上周末這類豆源毛糧收購價5860~5900元/噸;裝車報價多在6160~6240元/噸,市場接受度陸續提升。從東北主產區今年大豆的總體生產情況觀察,除遼寧產區降雨量較多致部分地區受漬外,其他各產區大豆生長期的氣象條件呈利大于弊趨勢。8月下旬的低溫僅對少量早熟豆蛋白合成帶來影響,其余晚熟品種總體單產將增,經過近期充足的光照,商品優良率大幅提升。各地大豆面積增幅較大,總產明顯增加,因此,貿易主體入市后開秤謹慎。近期受美國農業部報告大豆利多影響,期貨市場豆一、豆二均出現快速反彈,加上現貨市場美洲大豆緊俏,各地裝車報價高達5960~7000元/噸,與東北新季豆的價差大幅縮小,銷區經營主體大多選擇放棄替代,對東北新豆入市采購情緒明顯上升。建議東北收購主體冷靜看待短期內的外盤表現和現貨分銷行情,切勿跟隨拉升新豆開秤價,高開高走只是短暫現象,會給后期的進口大豆提前打開入市通道。由高向下運營將給貿易商帶來操作難度,入市初期心態要穩,關注集中上市后大的入市主體動態。南北質價大不同順應行情穩運行由于關內蘇、魯、豫、皖、冀主產區入市推遲,長江流域和黑龍江產區早入市的豆源流通各有優勢;長江下游各地市場以湖北新豆采購占主導,而北方和西北市場經營商已經開始對東北新豆“下手”。南北產區距離跨度大,質量和價格有較大差異,南方銷區傾向于采購優質豆而不惜價格,西北和北方市場經營商在關內其他產區大豆集中上市前,選擇面較窄,加工主體均難以接受南方產區價格,只有傾向于選擇東北豆源。由于湖北產區上市時間較長,再繼續緩慢釋放一段時間,豆源轉化總量將達總產的65%以上,未來湖北產區豆市不會受其他產區“排擠”,將視江蘇產區質量和價格呈現獨立行情。終端經營商大多持“吃著碗里的,看著鍋里的”心態不建倉,一邊想購湖北豆,又擔心未來會降價,收購前還要詢問一下河南、安徽豆何時入市,直到倉里沒豆了,只有選擇一車應急。這種現象在較多地區出現,湖北產區在結束田間收獲之際,由于需求范圍較廣,產區內“你不買他買”的現象使得豆源缺乏壓力。9月14日,中糧貿易南良(岳陽)有限公司啟動收購湖北產新季大豆,收購總量2000噸,入庫價6900元/噸,按其收購質量標準,與產區現行流通豆價格相比并不具備優勢,收購主體難以向該收儲庫售賣。雖然收儲量不大,但畢竟產區內已出現了“大主體”,產區力挺價格的信心進一步提升。各類學校開學后,食堂全面恢復,豆制品需求明顯增量,而此時進口豆價格大漲后貨源緊張,加之“老豆”脫節,需求端只有選擇新豆。受限于上市范圍較小,即便魯、皖、豫、蘇都有新豆上市,但畢竟量小,市場難以整車調運。建議終端經營主體不要超前期待未上市區域的價格會急劇下降,收獲期天氣仍有不確定性,要順應行情、適度補充以防不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