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2年1月14日的一周,全球油籽價格大幅下跌,回吐了新年第一周的全部漲幅。氣象預報顯示周末期間南美干燥地區將會迎來大范圍降雨,可能阻止作物單產潛力進一步下滑,迫使油籽市場回吐早先建立的天氣風險升水。中國這個頭號進口國誓言提高國內油籽產量,減少進口依存度,令人聯想起去年中國限制鋼鐵產量后的鐵礦石走勢,長期而言這無異于給大豆漲勢釜底抽薪。
周五,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的2022年3月大豆期約報收1369.75美分/蒲,比一周前下跌40.5美分或2.9%,美灣的美國1號黃大豆現貨平均報價為1457.25美分/蒲,比一周前下跌30.125美分或2.0%。Euronext交易所2022年3月油菜籽期約報收717.75歐元/噸,比一周前下跌40.75歐元或5.4%。洲際交易所(ICE)的3月油菜籽期約報收982.90加元/噸,比一周前下跌52.2加元或5.0%;阿根廷上河大豆FOB現貨報價為596美元(含33%出口稅),比一周前下跌16美元或2.61%。大連商品交易所3月大豆結算價為5,735元/噸,比一周前下跌140元或2.4%。
周五,ICE的美元指數報收95.17點,比一周前下跌0.6%。
芝加哥大豆聞雨起舞,天氣市波動加劇
大豆市場一直密切關注南美農業產區的天氣情況。最近幾周南美新作生長遭遇重大天氣問題。拉尼娜引發的天氣問題影響到巴西、阿根廷以及巴拉圭等主要產區,給芝加哥大豆帶來巨大的不確定性,導致期價劇烈波動。周四的氣象預報顯示,受一股冷空氣前鋒的影響,1月16日至22日期間阿根廷大部分農業產區和巴西南部地區氣溫將會下降,并可能伴隨大范圍的降雨過程。這一降雨預報引發芝加哥大豆以及制成品和加拿大油菜籽等市場回落,因為降雨可能有助于緩解作物生長壓力,阻止單產潛力進一步下滑。不過對那些已經接近成熟或者進入生長晚期的作物來說,單產損失已經無可挽回。
全球氣象集團表示,雖然氣象預報顯示1月下半月可能出現降雨,可能緩解一些生長壓力,但是之后可能再次出現高氣壓脊,意味著2月初天氣可能更加干燥。
南美大豆產量下調已成共識,區別僅在于是否還會創下新高
由于自去年底以來南美天氣炎熱干燥,導致作物單產潛力受損,本周更多機構加入了下調大豆產量預期的行列。周二,巴西農業部下屬國家商品供應公司(CONAB)將2021/22年度巴西大豆產量預測值調低了230萬噸,但是調低后的產量1.405億噸仍然比去年的產量最高紀錄高出2.3%。
周三美國農業部在1月份供需報告中將巴西和阿根廷大豆產量分別調低了500萬噸和300萬噸,不過調低后的巴西大豆產量仍然是創紀錄水平,同比提高100萬噸。
國際谷物理事會(IGC)本周發布月報,預計2021/22年度全球大豆產量為3.68億噸,比上次預測的3.80億噸調低了1200萬噸,因為南美遭受熱浪和干燥天氣影響;大豆庫存也從6000萬噸調低至5200萬噸。
周四羅薩里奧谷物交易所預計阿根廷大豆產量為4000萬噸,低于早先預測的4500萬噸。布宜諾斯艾利斯谷物交易所也警告天氣不利可能導致大豆產量下調。
私人機構AgroConsult公司本周將2021/22年度巴西大豆產量調低至1.342億噸,較11月份低了1000萬噸,較上年低了2%,因為干旱導致大豆平均單產降至六年低點。
巴西植物油行業協會(ABIOVE)將2021/22年度巴西大豆產量調低到1.4億噸,較早先預期調低了480萬噸,不過仍然是創紀錄水平,高于上年產量1.385億噸。
美國農業部報告一覽
美國農業部周三發布了1月份供需報告,最終產量報告以及季度庫存報告。其中2021/22年度美國大豆產量調高至44.35億蒲,比上月預期高出1000萬蒲。本月美國農業部維持美國大豆用量預期不變,其中壓榨量仍為21.9億蒲(上年21.41億蒲),出口20.50億蒲(上年22.65億蒲);期末庫存調高1000萬蒲至3.5億蒲(上年2.56億蒲)。
美國農業部本月預計2021/22年度全球大豆期末庫存為9500萬噸,低于上月預估的1.02億噸,也低于分析師們預估的9,993萬噸。這一數據調整對大豆價格最為利好。美國農業部將巴西和阿根廷大豆產量分別調低了500萬噸和300萬噸,因為天氣不利導致單產低于早先預期。
美國大豆出口有所增長,但是乏善可陳
美國農業部周度出口銷售報告顯示,截至2022年1月6日的一周,美國2021/22年度大豆凈銷售量為74萬噸,比上周高出92%,但是比四周均值低了1%。其中對中國銷售量為30萬噸,低于前一周的35.4萬噸。本年度迄今為止,美國大豆出口銷售總量為4244萬噸,同比減少23.5%;其中對中國銷售2410萬噸,同比減少28.0%。
2021年中國大豆產量下滑,未來幾年產量預計提高
中國農業農村部網站刊發的《“十四五”全國種植業發展規劃》顯示,到2025年時中國將把大豆產量提高到2300萬噸左右,較2020年產量1960萬噸提高17.3%,較2021年的產量1640萬噸提高40.2%。2012年12月27日舉行的中國全國農業農村廳局長會議強調,要將提高大豆和其他油料作物產量作為2022年必須完成的重大政治任務。
十四五規劃文件顯示,在2021至2025年期間,中國將開墾專門用于種植大豆的土地,擴大大豆/玉米輪作計劃,并重點提高油菜籽的產量。規劃顯示,到2025年時中國油菜籽產量將增長29%左右,達到1800萬噸;花生產量將達到1900多萬噸,高于2020年的1799萬噸。到2025年時,中國還計劃生產2.15億噸大米、1.4億噸小麥和2.775億噸玉米,略高于2020年的產量水平。過去兩年里,由于國內玉米價格飆升,中國進口的玉米和小麥數量創下新高。
2021年中國大豆進口量出現三年來首次下滑
海關數據顯示,中國2021年大豆進口量同比降低3.8%,這也是2018年以來首次年度下降,因為壓榨利潤下滑,需求減弱。2021年中國進口9,652萬噸大豆,低于2020年的1.0033億噸。2020年中國大豆進口量也是歷史最高紀錄,因為國內生豬存欄量從非洲豬瘟疫情中迅速恢復,有助于提振飼料需求,促使壓榨廠擴大采購。但是生豬供應過剩導致今年價格持續低迷,養殖利潤轉為虧損,進而影響到養豬業以及飼料廠的豆粕需求。6月份時生豬養殖虧損創下每噸虧損650元的歷史新低。
2021年12月份中國大豆進口量為887萬噸,較11月份的857萬噸提高3.5%,較2020年11月份的752.4萬噸提高17.9%。
今年9月份和10月份的大豆進口量非常低。9月份中國大豆進口量為688萬噸,同比降低30%;而10月份的進口量僅為511萬噸,同比降低41.2%,也是2020年3月份以來的最低水平。進口下滑的原因在于,國內大豆壓榨利潤微薄導致油廠需求放慢,而8月底的艾達颶風導致美灣出口設施運營中斷數周,也限制了美國對華大豆出口。今年巴西大豆播種進展順利,新豆產量前景樂觀,也促使許多買家選擇等待巴西新豆上市。
中國大豆進口需求是否已經達峰?
中國是否繼續驅動世界大豆需求,特別是美國大豆需求,這可能是決定未來美國大豆供需的關鍵變量。過去幾十年來中國大豆壓榨產能持續擴張,推動進口需求穩步增長,以滿足國內對蛋白粕以及植物油不斷增長的需求。但是這一格局正在悄然發生變化。北京德潤林分析師平川初步預計中國大豆進口需求很可能已經達峰,原因包括全球食品通脹背景下,北美油籽播種面臨來自谷物的激烈競爭;極端天氣頻現,生產投入高企,威脅產量穩定增長前景;巴西大豆產量擴張面臨環境組織以及歐盟等進口國環境政策壓力;供應鏈風險以及地緣政治考慮促使中國致力于提高國內油籽產量,降低進口依存度;綠色經濟轉型驅動生物燃料需求增長,美國可再生柴油行業擴張,使得美國大豆需求更多轉為國內驅動,出口供應可能下降,意味著未來全球大豆供需動力面臨變革。
(來源:博易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