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是我國重要的糧油飼兼用作物,與國家糧食安全息息相關,接連國運,多次被列入中央一號文件,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將穩定大豆生產列為重要內容之一。
2021年我國大豆面積、產量雙雙下降,受到了國家高度重視。習總書記將大豆視為重大的戰略性問題,農業農村部則將擴大豆作為今年必須完成的重大政治任務,可見大豆非同尋常的戰略地位。
01重大政治任務
在我國,大豆主要分為六大產區,分別是以內蒙古、東北三省為主的春大豆區、黃淮流域的夏大豆區、以四川云南為主的西南產區、以及長江中下游、西北、南方三個主要種植區。
數據顯示,東北、黃淮海兩大產區大豆總產量占全國產量的八成左右。
其中,黑龍江作為我國重要的大豆產區,大豆產量一騎絕塵,近乎全國產量的一半,與第二產量大省內蒙古合占全國產量的六成左右,占東北產區總產量的九成以上,當之無愧的大豆生產主力軍。
因此,完成2022年擴種大豆這個重大政治任務,東北承擔著大面積恢復大豆種植的主要任務,其他省份齊力合作,陸續出臺任務目標,調整種植結構,明確擴種大豆工作方向。
其中,2022年黑龍江力爭增加大豆種植1000萬畝,達到6850萬畝,總產量達到170億斤,比2021年增加26億斤以上;內蒙古今年將擴種430萬畝大豆。
事實上,近幾年國家在大豆產業方面逐步加力,多途徑擴大種植面積,提高大豆自給率。
收益方面,實施大豆生產者補貼,調整種植結構,增加輪作補貼。2020年,黑龍江省大豆生產者補貼標準為一畝238元,2021年達到一畝248元,而今年要拉近玉米大豆種植收益,縮小補貼差值,原則上大豆生產者補貼每畝高于玉米生產者補貼200元左右。
政策方面,2019年重啟大豆振興計劃,確定了“到2020年,全國大豆種植面積力爭達到1.4億畝”的目標。隨后,2020年、2021年,農業農村部繼續實施大豆振興計劃,并再次確認了這一目標。
02進口大國
在20世紀50年代之前,我國是最大的大豆生產國,但隨著抗除草劑的轉基因大豆問世,美國逐漸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產國和出口國,巴西、阿根廷次之,我國大豆的國際地位持續下滑,從生產大國轉為進口大國。
從進口數據來看,我國大豆進口量從1995年至今呈現連年遞增的趨勢,進入2000年以后,這種勢頭變得更加劇烈,25年時間增加了100倍。
近年來,我國大豆進口量常年穩定在8000萬噸以上,2020年突破歷史新高,達到一億噸,占全球大豆總進口量的六成左右,可以說全世界的大豆出口,有一半進了中國。嚴重依賴進口,大豆對外依存度極高,這對我們來說,面臨著巨大的潛在性風險,提高大豆自給率重中之重。
據海關總署統計,中國大豆進口數量排在前三位的國家是巴西、阿根廷和美國。地緣政治局勢變數使進口來源單一的中國大豆面臨危機,因此降低大豆進口依存度非常必要。
我國大量進口大豆的原因,主要是國民對肉蛋奶的需求、畜牧業的發展以及耕地面積的約束。因為大豆屬于土地密集型的農產品,單產比較低,如果要在“全口徑”上滿足完全自給自足,還需要增加大約3億畝耕地來種植大豆等作物。所以降低大豆進口依存度是必要的,但沒有必要做到大豆完全自給。為實現水稻、小麥等主糧的有效供給,進口大豆實屬當下的戰略之舉。
03減量替代
在我國,國產大豆主要用于直接食用、加工豆制品和大豆蛋白,進口大豆用于榨油,滿足食用植物油和豆粕飼料的需求。
隨著居民對肉、蛋、奶、水產品、豆制品及食用植物油消費需求的提高,大豆需求節節攀升。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大豆食用需求約為1600萬噸,國產大豆產量1640萬噸,基本可滿足食用部分的消費需求。而用于飼料生產的原料用量幾倍于同期肉類消費增量,減量替代同樣是減少大豆進口依賴的關鍵一環。
我國養殖業的飼料配方結構以玉米、豆粕為主。進口大豆壓榨生產,每噸大豆可產豆粕約780公斤,國內大豆壓榨企業每年豆粕產量為7000多萬噸,絕大部分進入了飼料生產。
我國飼用豆粕減量替代成效顯著。據中國飼料工業協會統計,2021年全國飼料企業豆粕用量比上年增長5.7%,但遠小于工業飼料產量16.1%的增幅。據專家測算,2021年全國養殖業飼料消耗量約為4.5億噸,豆粕用量在飼料中的占比為15.3%,比2020年下降2.4個百分點,節約豆粕飼用量1080萬噸,折合大豆1400萬噸。與此相佐證,2021年我國肉類和牛奶產量創歷史新高,但大豆進口量未增反降,比2020年減少381萬噸。
2021年3月,農業農村部制定了《飼料中玉米豆粕減量替代工作方案》,積極開辟新飼料資源,引導牛羊養殖減少精料用量,通過“提效、開源、調結構”等綜合措施,減少對進口大豆的依賴。專家測算,如果政策得力、措施到位,養殖業還可實現豆粕減量2300萬噸以上,折合減少大豆需求近3000萬噸,相當于2.3億畝耕地的大豆產出。
除減量替代,調整種植結構,關鍵還在于農戶種植選擇,而種植收益是衡量的主要標準。2021年大豆主力合約連續第三年上漲,年漲幅為1.80%,年內最高創6517元/噸的歷史新高。而2021年國產大豆在現貨市場上延續了2020年的大漲行情,最高價格已經超過3元/斤,已再創了歷史紀錄。大豆價格走高,以及政策補貼清醒,或再次恢復農民種植大豆的信心。
(來源:中華糧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