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4月國內油脂價格也持續上漲,其中一級豆油現貨價格由9800元/噸上漲至12000元/噸附近,漲幅22.5%;24度精煉棕櫚油的價格由9700元/噸上漲至16000元/噸,漲幅達到65%;四級菜籽油價格由12200元/噸上漲至14800元/噸附近,漲幅21.3%。
國內油脂價格的快速上漲因素主要有三點:
一是1-3月受冬奧會舉辦和全球物流周期延長影響,國內進口大豆到港量大幅減少,油廠開機率下降,1-3月大豆壓榨量累計減少200萬噸,直接導致豆油產量減少近80萬噸;
二是由于俄烏沖突爆發,國內進口葵油大幅減少,一季度葵油進口量僅20.59萬噸,同比下降48.6%;
三是國際油脂價格大幅上漲,導致國內進口油脂成本快速上升。
綜合來看,是由于供給的減少和進口成本的上升導致國內油脂價格的持續上漲。
未來全球油脂走勢
進入4月后全球油脂的最大變動因素來自于政策的變動,4月底印尼政府宣布禁止棕櫚油出口,雖然隨后進一步證實為禁止精煉棕櫚油出口,但作為全球最大的油脂出口國,印尼的這一舉動無疑讓全球的油脂供需格局進一步加劇,24度棕櫚油的價格也以每天近1000元/噸的速度快速上漲。
未來全球油脂的供需格局變量主要有三點:
一、進入5月后北半球各大油籽作物進入播種期,如大豆、菜籽、葵花籽等,各大油籽作物的產量因種植面積和生長天氣等不確定因素存在變量;
二、俄烏沖突的形勢變化會導致兩國的葵油產量和出口量不確定;
三、各大油脂主產國的政策變化,如印尼的棕櫚油出口禁令何時停止,主要生物柴油生產國的生柴添加比例會否調整等,這些不確定因素將大幅加劇未來油脂市場價格的波動。
國內油脂企業如何應對
對國內油脂企業來說,今年以來油脂的原料成本上漲過快而終端銷售價格受競爭影響調高幅度有限,因此利潤不斷被壓縮,普遍陷入虧損狀態。
從經營角度看,我們認為油脂企業應提升認知格局。雖然國內企業的原料采購和主要銷售市場在國內,但在當前全球油脂價格聯動的情況下,應建立全球油脂供需和國內油脂供需兩個視角,對油脂的單邊行情和基差行情做出研判,再決定是否需要通過期貨期權進行套期保值,并制定相應的采購銷售策略。
在當前油脂價格如此高企的情況下,應及時關注上文提到的全球油脂格局變量,不斷調整自身策略,只有這樣,才能在激烈的競爭市場保持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