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沖突擾亂了國際農產品市場的供需環境,引發內外盤聯動上漲,國內豆市炒作氛圍濃厚,但政策調控很快跟進,受國家大量投放食用油和進口、國產大豆影響,市場很快進入理性調整狀態。
俄烏沖突升級,觸發國內各類農產品市場波動,主產區小麥購銷出現濃厚的炒作氛圍,之后玉米也跟隨小幅上漲,豆油、豆粕現貨交易隨外盤聯動走高?!按来烙麆印钡亩故性趪液暧^調控措施實施后,僅有部分進口轉基因品種價格出現上漲,其他進口非轉基因大豆則表現趨弱;國產豆南弱北強現象將在近期理性調整,加上終端需求清淡,將令豆市再度進入弱勢通道。
政策調控升級期現回歸理性
俄烏沖突迅速打亂和改變了國際農產品市場的供求關系和環境,引發內外盤期貨市場聯動上漲,國內農產品炒作氛圍濃厚,但政策調控很快跟進,過分追漲的麥市受挫;欲“跟風”的東北豆市,受國家大批投放食用油和進口、國產大豆影響,連盤期貨很快回歸理性,現貨主體看漲信心受抑。
3月4日,國儲投拍產于2018年的陳豆2.698萬噸,其底價為6040元/噸,僅比3月1日上調40元/噸,結果全部流拍,說明需求端失去了看漲情緒。3月8日,國儲繼續投拍產于2018年和2019年的陳豆2.61萬噸,其標的儲存分布在哈爾濱、巴彥、阿城、敦化。3月9日將采用雙向競價的形式,投拍國產大豆4900噸。雖然總量不大,有向需求主體“投石問路”的意思,試探一下市場對價格的適應程度,以尋求之后合理的拍賣底價。
前兩輪拍賣還未完成,3月11日的拍賣公告便接踵而至。該公告顯示,3月11日上午9時,將對2.71萬噸產于2018年、2019年的國產大豆進行競拍,標的儲存分布于阿城、哈爾濱、寶泉嶺、尼爾基。暫且不論成交結果如何,僅從“一周三拍”來看就足以體現了國家“保供穩價”的力度加大,同時還有大批進口儲備豆針對企業定向投放。
期貨市場另一個現象讓許多人感到費解,連盤本應從3月轉換5月為主力合約,換月時7月卻成為主力。實際上,5月合約交割期前的4月中旬,正值東北備耕和春種高峰,若盤面趨勢受挫進而背離現貨,必將影響大豆擴種計劃的實施;若此時盤面拉高,豆農售糧正處于高峰期,則會出現惜售待價現象,不利于豆源流通,貿易商形成的庫存風險上升。期貨主力合約改為7月,為未來的東北豆市增加了有利空間。同時,6月份正值關內大部分地區夏大豆播種季節,也是盤面交割前新的價格表現期,價格上行更利于關內豆區擴種計劃的實施。
國儲大豆收新的價格保持6160~6200元/噸不動,而拍陳的底價維持在6020~6040元/噸之間,雖然陳豆已失去價格和質量優勢,但充分體現了“穩”市的意圖;國儲大豆持續收購,給產區帶來價格支撐,而緊鑼密鼓的拍賣,是為了增加市場有效供給,抑制炒作行為過分抬高價格。
豆市南弱北強需求弱勢再現
受俄烏沖突影響,內外盤豆價一度聯動上漲,激勵了東北持豆主體的看漲信心,豆農惜售挺價現象普遍。國家調控措施推出后,豆一、豆二盤面炒作很快得到抑制并回歸理性,隨著時間的推移,東北備耕期逐漸臨近,各類收購主體和豆農意欲松動價格,但難以出現明顯跌幅。
東北產區豆價在追漲過程中,與關內產區的價差逐漸拉大,出現了南弱北強的情形,但南北產區流通均較遲滯,很顯然,東北價格需要適當調整。至上周末,東北產區大豆裝車報價正在理性回歸。40%蛋白含量的普通塔選商品豆主流裝車價在6160~6240元/噸之間,41%~42%蛋白含量的優質商品豆或塔選分離的大粒型裝車價在6260~6360元/噸之間。因石油價格漲幅較大,近期陸路運輸費用上漲,豆價小幅下調的貿易利潤被運輸費用“吞沒”,終端到貨價格與之前基本持平。
隨著春季特征的顯現,關內魯、豫、皖豆區受氣溫逐漸上升影響,前期為賭市而囤積的各類主體,一直不見行情好轉,其豆質與現貨差別較大,懼怕豆質劣變升級,市場報價出現亂象,產地價格兩極分化現象日益顯現。由于終端需求低迷,現收貨源流通不暢,各地收購主體收購情緒低落,只要倉中有一兩車貨便放棄收購,待銷售之后再收購的主體較多。上述地區2021年受收獲期天氣不利影響,總體蛋白含量低于往年,大多在41%~42%之間,僅部分品種或部分區域有少量超過43%蛋白含量的豆源,致使豆制品加工出漿率降低。
至上周末,河南許昌、漯河、周口等地和安徽阜南、太和、界首庫存時間較長的豆源,裝車報價明顯較亂,同等質量的商品豆低的6300~6400元/噸,高的6500~6600元/噸,而篩選條件較好的現收貨源裝車價仍在6640~6680元/噸之間。亳州市渦陽、利辛和宿州市埇橋、靈壁、泗縣等地主流裝車價為6600~6640元/噸,淮北6700~6760元/噸的價格顯然處于高位,流通明顯遲滯。
江蘇北部的徐州和山東各地除篩選條件優于河南、安徽外,豆源商品性如出一轍,裝車報價陸續向下調整,主流報價在6600~6700元/噸之間。這種“賣不好賣,收不敢收”的現象令大多收購網點顯得“冷清”。
江蘇南部的南通、鹽城、大豐、興化、淮安等豆區,由于豆源質量穩定,流通雖然偏弱,但主流行情穩定?!按笕榘住毖b車價7500~7600元/噸,“腐豆”“翠扇”類裝車價7360~7460元/噸,“雜花豆”裝車價7240~7300元/噸。
優質豆區的湖北篩選設備有待更新,好豆源難以達到好品質,導致流通緩慢。當前晚熟類“雜豆”裝車報價小幅回調,主流價格在6760~6840元/噸之間,“早熟537”裝車價7200~7500元/噸,“冀豆12”裝車價7040~7120元/噸。
在南北產區大豆常年價差縮小的同時,關內流通依然較弱,價格正逐漸調整,進一步拉大與東北產區的價格“剪刀差”,意味著東北豆價格短期仍不占優勢,尚需小幅調整。
終端選擇廣泛豆源轉化偏慢
雖然近期轉基因美灣大豆價格上漲100~140元/噸,但相比國產大豆而言,流入終端市場仍有800~900元/噸的價格優勢,替代量依然不見減少;進口加拿大豆源因其質量比上年略差,國內南北港口流通量明顯偏低,價格均小幅下調。當前這類豆源與國產東北和魯、豫、皖豆源的質量和品質相比,價格上不具備優勢,未來港口到貨量陸續增加,倉位壓力與日俱增,許多訂購商戶在合同規定的期限內不出庫,將面臨違約,這將促使部分商戶下調價格。
俄烏沖突并未使進口烏克蘭大豆價格得到提振,雖然烏方港口外運停止,但已抵港和在海上運行的豆源訂購價仍在下調之中,毛糧散裝分銷區由初期的6250~6300元/噸調整到當前的6130~6150元/噸,凈糧裝車報價多在6280~6320元/噸之間。由于國家投放進口儲備豆增加,部分巴西、烏拉圭陳豆開始向食品市場溢出。
巴西大豆收獲進入高峰,阿根廷旱情得到有效緩解,減產總量少于之前預期,因南美干旱炒作題材減弱,過分看漲的情緒逐漸修正,加上國內意欲減少進口壓榨,增加豆粕在養殖上的替代源,放緩進口采購步伐,同樣將抑制外盤向上波動。
國內食品加工需求不僅有充足的替代源,而且居民生活食材選擇范圍在擴充,肉蛋禽供應充足、價格穩定,各類常規類蔬菜陸續增量上市,價格低廉現象日益顯現,抑制了豆制品消耗,豆源轉化進入弱勢狀態。預計這種現象至4月初常規類蔬菜入市低谷時會稍有好轉,但屆時不利因素也會產生,需關注巴西新季大豆的入港量、分銷價和質量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