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此次集中簽約,既有中央企業與地方國有企業之間的資源整合與合作,也有央企之間協同的新項目,還有產業類央企與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的協同聯動。
???
中糧集團與中國寶武正式簽約
簽約儀式上,包括中糧集團與中國寶武在內的多組央企進行了戰略合作協議的簽約。
中糧集團黨組書記、董事長呂軍表示,下一步,中糧集團將進一步強化專業化整合,加大力度優化資源配置,聚焦糧油糖棉肉乳核心主業,發揮現代產業鏈鏈長作用。同時,中糧集團將以簽約儀式為契機,與中國寶武加強全方位戰略合作,積極探索專業化整合項目合作,持續增強關鍵領域影響力控制力。
截至2021年底,中糧集團擁有7家內地上市公司和9家香港上市公司,總市值超過3600億元,超過60%的資產和50%的利潤來自上市公司。
中國寶武鋼鐵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陳德榮表示,中糧集團與中國寶武在產業生態圈、資本運營、綠色低碳、產業金融、國際業務等方面具有廣泛的合作基礎,能夠通過專業化整合實現資源共享,形成優勢互補、共贏發展的格局。中國寶武將在合作協議框架指引下,互利共贏、通力合作,精選專業化整合項目,充分挖掘專業化整合價值,努力打造中央企業專業化整合的優秀實踐。
???
中央企業專業化整合案例
中糧集團,是我國最大的糧油食品企業。2021年中糧集團營業收入超6600億元,利潤總額超230億元,核心主業投資占比達到65%,創下新高。國內農糧業務經營量突破1億噸,糧食貿易、稻谷加工、油脂加工、玉米深加工、食糖貿易與加工業務等持續保持行業領先。
中糧集團開展了大量資產重組整合,先后重組了中土畜、中谷、華糧、華孚、中紡五大央企,全面推動資產整合、業務整合、文化融合,糧食收儲物流、糧油糖加工等核心產業市場地位顯著提升,國內農糧經營量超過1億噸。
聚焦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要,先后并購了蒙牛乳業等多家國內糧油食品公司,產業鏈供應鏈向下游消費品業務加快拓展,形成了福臨門、蒙牛、長城酒、酒鬼酒、家佳康、中茶等一系列知名品牌組合。
充分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保障國內糧食供應,全資并購尼德拉和來寶農業兩家中型國際糧商,大力推進重組整合,全面導入中糧經營管理體系,已發展成為南美、黑海地區排名前列的糧油出口商。
中國寶武近年來開展了一系列戰略性重組,相繼重組了馬鋼集團、太鋼集團、重慶鋼鐵、西藏礦業,實施了疆內鋼企整合,托管了中鋼集團、昆鋼集團、重鋼集團。
按照“五個一批”“一企一業,一業一企”原則,深入推進專業化整合工作,搭建起一個個專業化平臺公司,催生出一個個行業“單打冠軍”。
中國寶武集團旗下的寶武碳業焦油加工能力已排名國內第一,寶武環科形成了全球最大的冶金非金屬產品生產能力,歐冶鏈金成為國內最大的金屬再生資源綜合利用的平臺公司。
???
大糧倉和大糧商強強聯合!
今年2月,在國資委指導下,大糧倉和大糧商深化合作,通過股權合作的方式組建由中儲糧集團控股的糧食倉儲業務合資公司和中糧集團控股的油脂油料加工合資公司。其中糧食儲備合資公司將持續強化中央儲備糧管理,全力落實政策性糧食收儲、監管、銷售、調運等調控任務。
7月27日,中企聯合糧食儲備有限公司成立,經營范圍含鐵路運輸輔助活動;食品銷售;糧油倉儲服務;糧食收購;谷物銷售;飼料原料銷售等。股東信息顯示,該公司由中國儲備糧管理集團有限公司、中糧集團有限公司分別持股51%、49%。
10月17日上午,中企聯合糧食儲備有限公司開業儀式在中紡大廈舉行,標志著中儲糧集團和中糧集團通過股權合作方式組建的糧食儲備公司正式開業運營。
中儲糧,是國有大型重要骨干企業,涉及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受國務院委托,中儲糧負責中央儲備糧,對中央儲備糧的總量、質量和儲存安全負總責。集團公司主業范圍涵蓋糧油倉儲、加工、貿易及物流,倉儲技術研究、服務等。
中儲糧是國家調控糧食市場的重要載體,中央儲備糧是關系國計民生和國家經濟安全的重要戰略物資,在搞好國家糧食儲備、服務國家宏觀調控、維護糧食市場穩定、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等方面肩負重大職責。在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方面發揮了穩市、恤農、備荒三大作用。
???
央企整合聚焦“進、退、整、合”
談到今后一個時期,中央企業專業化整合工作的主要任務時,翁杰明表示,“重點圍繞‘突出實業、聚焦主業、做精一業’的目標,從‘進、退、整、合’四個方面加大力度推進有關工作?!?/span>
具體來看,進,是聚焦戰略安全、產業引領、國計民生、公共服務等功能,加大國有資本投資力度,發揮國有資本引導帶動作用,適時研究組建服務國家戰略目標新要求的新企業;
退,是加大“兩非”“兩資”和管理鏈條過長企業的處置力度,堅決退出不具備競爭優勢、缺乏發展潛力的非主業、非優勢業務和低效無效、管理失控的資產;
整,是以優勢企業為主體,深入開展企業之間同一業務或同質業務的整合,有效避免同質化競爭、重復投資,通過固鏈、補鏈、強鏈、塑鏈,打造全產業鏈競爭優勢;
合,是支持中央企業之間采取共建產業生態圈、構建行業云平臺等多種方式開展戰略合作,加大新技術、新產品、新市場合作開發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