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正值新季玉米集中上市旺季,但據期貨日報記者了解,目前玉米現貨市場并沒有像市場預期一樣收購熱情高漲,同時在部分市場機構與主體看來,現貨玉米更是成了“雞肋”。期貨方面,玉米主力2201合約此前臨近2900元/噸關口,但很快回吐漲幅,似乎難以突破3000元/噸大關。新季玉米市場為何會出現這些現象?
新季玉米上市,貿易利潤空間較小
“今年的玉米生意不好做,如東北三省一區新產玉米開秤就到了1.05元/斤(30個水分潮糧)以上,高出去年一大截,更重要的是河南等地新季玉米也是在這個價位開秤,地區間價差根本不存在。由于貿易流通不暢,導致東北三省一區大大小小的烘干塔、貿易商及糧庫等收購謹慎,只有部分大中型加工企業在開門收購,市場的購銷活躍度明顯較低?!焙邶埥∮衩踪Q易商王進軍告訴期貨日報記者,與過去三年新季玉米上市后的市場發展態勢相比,雖然當前市場主體也看好未來的玉米價格,甚至有人認為玉米期貨主力合約在年底前上漲到3000元/噸的概率很大,但大家還是偏謹慎,主要原因是當前的玉米收購成本有些高,同時外銷渠道也很有限。在這種市場狀況下,玉米價格自然以穩為主,大跌大漲行情短期內難以出現。
王進軍預計新季玉米上市高峰期將在11月中下旬出現:“從今年新季玉米集中上市及貿易商等積極收購的時間點分析,受東北三省一區收獲季多陰雨天氣以及疫情影響,新季玉米集中上市時間后延不少,再加上種植成本增加讓大部分農戶比較惜售、外來客商難以進入產區等因素,新季玉米上市以來收購市場一直表現的不溫不火,市場價格以橫盤整理為主?!?/font>
據記者了解,在東北三省一區及河南等地,由于大豆擴種比較多,玉米種植面積有一定程度的縮小,但今年玉米單產不錯,預計總產量比較樂觀,市場新增供應壓力當前表現有些明顯。不過,有市場人士告訴記者,種植成本及當前生豬養殖利潤很高,市場普遍看好玉米后市。當前大大小小的市場主體之所以收購量相比往年少很多,重要因素是新季玉米開秤價偏高,同時在宏觀層面存在較多變數、市場物流受阻、南北產銷區價差過低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玉米現貨成為了一個“雞肋”品種。
“我的一位南方客戶開車800多公里來談玉米代收代儲業務,只待了不到一天時間就離開了,雖然簽下意向合同,但接下來能不能執行還是另外一回事?!卞ш柺杏衩踪Q易商崔老師告訴記者,客戶是真心實意要在新季玉米大量上市期間收購兩萬多噸囤起來,但近期河南的新季玉米價格每斤漲了幾分錢,預算一下收購費用、推測一下未來的上漲空間與價位,客戶還是感覺現在不適合馬上就開門收購。與此同時,雖然現貨價格上漲了,但玉米期價卻下行了,其中主力2201合約期價在上周5個交易日內累計下行50元/噸左右。
供求關系存在較大變數
河北省石家莊市玉米貿易商胡志強認為,新玉米市場不溫不火的發展態勢只是一個暫時的現象,未來隨著市場各方因素不斷變化,市場主體會發現許多介入機會,其中以下幾方面的變化值得關注:一是進口玉米及替代品數量的增減、進口成本的高低;二是國產玉米庫存數量的升降;三是明年庫存陳稻出庫政策的調整;四是小麥價格未來的漲跌及新季小麥的長勢;五是南方部分地區的干旱天氣何時結束。當然,更為重要的一個變量還是來自需求方面。
海關總署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9月我國累計進口大米505萬噸,同比增長41.1%,已超過2021年全年的大米進口量,其中1—9月我國累計進口碎米314萬噸。按照當前的匯率及12月交貨的美國2號黃玉米CNF價格等推算,進口美國玉米免征額外關稅的成本在3400元/噸左右,高于國產玉米價格較多。
有業內人士認為,目前國際大宗農產品價格仍處在高位,市場對俄烏沖突、部分產區出現干旱天氣、主產國糧食運輸停滯等題材的炒作熱情依然很高,我國進口玉米及替代品的成本難以有效下跌,加上匯率屢創新高,未來國產玉米將是飼料原料的首選,未來國內玉米價格不具備大幅走低的條件。
“綜合分析國產玉米庫存數量、庫存陳稻出庫政策調整、新季小麥種植面積及產區天氣預測、江西等干旱天氣變動趨勢、玉米下游需求運行態勢等可以發現,國內玉米市場供求關系的變化會對價格形成一定支撐?!焙緩姳硎?,今年南方地區稻谷生產受到了不利天氣影響,令供應壓力減弱,而江西等地的干旱天氣還沒有結束。另外,從當前小麥市場價格及新季的種植情況分析,未來小麥大量替代玉米的概率不高。來自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中國飼料工業協會及玉米加工企業的數據顯示,玉米下游需求在不斷轉好:今年9月,全國工業飼科產量2833萬噸,環比增長7.5%,同比增長3.1%;飼料企業生產的配合飼料中玉米用量占比為30.8%,環比增長0.7個百分;當前玉米深加工企業玉米庫存處在低位,未來采購需求較強;央視新聞稱江西少雨天氣可能持續至明年2月,相關部門預測夏秋冬連旱的可能性進一步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