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國各地玉米新糧上市,各區域市場價格走勢有所分化,但整體以上漲為主。截至10月31日,全國玉米均價為2757.85元/噸,環比上漲1.13%,較去年同期上漲6.08%。主要原因:一方面是新作玉米成熟期推遲,另一方面是收割過程中主產區出現大范圍降水,短期中斷收割進程,導致玉米主產區收割進度較往年偏慢。
新季玉米上量不及預期,且干糧供應相對有限,南北港口玉米庫存雙雙下降。此外,深加工維持剛性采購,飼料采購需求回暖,港口及站臺發運量逐漸提升。以上因素均不斷提振玉米價格。
基層農戶惜售心態較強
當前,玉米進口成本偏高,國際玉米價格暫無優勢,預計短期進口玉米到貨量維持低位,進口玉米庫存也將持續減少。
關于新作玉米,11月玉米新糧收割陸續結束,華北地區玉米收割已經結束,西北地區收割進度在90%以上,東北地區收割進度超80%。由于烘干成本偏高,新季烘干玉米供應緩慢增加,東北地區仍以潮糧收購為主。不過,基層農戶惜售心態較強,市場干玉米供應增加有限,預計短期干玉米價格高位整理,對整體玉米價格起到支撐。進入11月下旬后,隨著烘干玉米供應增加,市場價格存在窄幅回落的可能。
市場貨源有望得到補充
根據數據分析,南北港口庫存均有下降。截至10月31日,北方港口(四港)庫存為259.75萬噸,環比減少41.85萬噸,跌幅13.88%;廣東港口(粵東)內外貿庫存為79.3萬噸,環比減少20.6萬噸,跌幅20.62%。對北方港口而言,由于市場基層陳糧逐步消化,而新季玉米入市量偏低,北方港口貿易商雖然收購積極性較好,但玉米收購量增幅有限,導致北方港口庫存持續下降。對南方港口而言,臨近新季玉米集中上市期,下游采購積極性減弱,觀望心態明顯,并且替代品合同尚未消化完畢,南方港口走貨節奏放緩,內貿庫存量提高。隨著下游持續消化,新增到貨量不多,外貿庫存逐步下降。
與此同時,南北港口價格均呈緩慢上行態勢。10月,市場處于新糧和陳糧交替階段,新季玉米入市量較低,疊加基層惜售,貿易商新糧收購價高開高走,南方沿海下游企業采購積極性不高。不過,南方港口玉米以陳糧為主,陳糧貨緊價堅,導致目前南北港口玉米現貨價格均表現堅挺。11月,隨著新季玉米上市量增加,市場貨源也將逐步得到補充,南北港口庫存預計有所回升,南北港口玉米價格料現高位振蕩走勢。
替代谷物價格走勢偏強
11月,小麥、高粱等替代谷物價格偏強將為玉米帶來利好因素。從小麥方面來看,10月小麥市場價格延續上漲態勢,市場購銷積極。數據顯示,10月全國小麥市場均價為3167元/噸,環比上漲80元/噸,漲幅2.59%;較去年同期上漲540元/噸,漲幅20.56%。農戶捂糧惜售,市場糧源供應偏緊,糧商收購上量稀少,預計11月小麥價格維持高位振蕩態勢。從高粱方面來看,10月東北產區新季高粱大量上市,毛糧收購價格漲幅較為明顯,最高漲幅超8.0%。目前隨著新糧供應增加,毛糧價格出現小幅回落,但當下貿易商新糧上貨量不大,收購較為謹慎,預計11月高粱價格仍將偏強運行。
綜合以上分析,供應方面,隨著11月新糧收割陸續結束,基層新糧大量待售,季節性售糧壓力開始呈現。不過,氣溫逐步降低有利于玉米存儲,疊加種植成本抬升,農戶售糧節奏具有較大的不確定性,不排除基層賣糧意愿下降的可能。需求方面,由于深加工企業利潤轉為正值,開工率存在提高的趨勢,玉米消費量或增加,但飼料企業仍維持按需采購節奏。同時,考慮到進口成本抬升以及小麥等替代谷物價格偏強,預計11月玉米價格將高位振蕩,建議重點關注新糧出售進度。
(來源:期貨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