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進入10月下旬,北方產區的新季玉米收割也進入到收尾環節,這意味著新季玉米收割即將全面結束,屆時市場將進入新的購銷階段,玉米也將迎來新一輪的調整。 回顧10月玉米的走勢,基本是持續的漲跌互現。造成這種局面主要是因為一方面,玉米的收割正在進行中,隨著天氣的變化收割進度也不斷推遲,玉米的看漲情緒也越來越高,惜售情緒也越來越強,上量不多,價格堅挺。 但是另一方面,各主產區收割進度快慢不一,收得早的已有一小波上量,使得華北、山東地區價格有所松動。 接下來,隨著秋播秋種基本接近尾聲,玉米也將進入購銷的新階段,會不會改變當前漲跌互現的局面呢? 首先,隨著收割結束,供給壓力增加,價格承壓。 華北地區的秋收秋種基本結束,而東北地區近期的收割速度也明顯加快,預計在11月初也能全面結束收割,市場重心開始漸漸回歸到玉米上,玉米的階段性供應壓力開始顯現。 之前由于忙于冬播以及捂糧惜售,新季玉米的上量一直不高,市場成交仍多以陳糧為主,也為陳糧的走勢助力了一把。但是隨著收獲結束后,雖然惜售情緒仍存,但是有一部分難以保存的潮糧不得不出手,且潮糧供給相對集中,容易形成價格壓力。 另一方面,由于區域分化,價格聯動減弱,且當前東北玉米外發不順價,因此糧源主要以內銷為主。而東北消化能力有限,易走弱。 其次,下游需求抵觸高價,采購意向不高。 雖然接近年底,深加工及飼料消費都將增加,但是需求明顯受到終端市場消費的抑制。 就拿深加工來說,雖然近期玉米淀粉等有所上漲,但漲幅有限,很難支持企業大量采購玉米;而近期的豬價在調控后也是連跌數日,雖然不會一跌不起,但是天花板已基本可見,也使得飼料企業補庫的積極性有所下降,大部分采購意向明顯減弱,都在等待著玉米收獲后的集中上量。 雖然根據我們之前的分析,今年很可能像去年一樣,并沒有明顯的集中上量而大幅拉低玉米價格,但是下游對高價的抵觸心理也比較明顯,上量雖不及預期,但總體仍處于上量增加的階段,這時企業很可能會試探性壓價,從而導致玉米價格重心出現階段性下移。 第三,窄幅回落的概率較大。 雖然從總體看,進口玉米成本飆升,小麥退出飼用替代,而豬價高企,漲勢正興,均是利好國內玉米的重要因素,但從年底來看,收獲前期糧源供給充足,玉米壓力仍然不小。 因此,進入11月以后,隨著玉米購銷拉開序幕,玉米價格或難持續高位,面臨窄幅回落的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