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份我省小麥價格基本保持平穩
預計10月份小麥市場價格或將呈穩中偏強態勢運行
一、市場走勢
9月份,我省中等小麥月度平均收購價格為1.518元/斤,較上月下降0.001元/斤,降幅0.07%,較去年同期上漲0.256元/斤,漲幅20.29%;月度平均出庫價格為1.537元/斤,較上月下降0.001元/斤,降幅0.07%,較去年同期上漲0.257元/斤,漲幅20.08%。
分市來看,廊坊小麥月度平均收購價格最高,為1.54元/斤;石家莊、邯鄲、滄州、定州、邢臺為1.52元/斤;保定、衡水、辛集為1.51元/斤;唐山小麥月度平均收購價格最低,為1.49元/斤。
二、市場分析
本月我省小麥市場價格以小幅震蕩運行為主,向上向下趨勢均不明顯,基本處于區間相對穩定的狀態,具體分析如下:
一是節前備貨不佳對節后市場透支較小。按照往年慣例,傳統節日加上開學季,下游備貨需求會有明顯增加,但今年受疫情因素影響,學校開學延遲,旅游業、餐飲業等集團性備貨需求減弱,企業開機率不升反降。后期隨著疫情防控形勢好轉,社會生產生活秩序恢復,面粉的走貨情況會相對偏好。
二是持續盤整或成為麥市主流行情。目前市場關注點多轉向秋收,小麥市場利好支撐因素有限,麥價上漲壓力增大。近期局部地區小麥價格出現小幅回落使得貿易企業和面粉加工企業觀望情緒較強,縱觀9月份的小麥價格整體走勢,基本處于一個區間穩定的狀態,波動偏弱。
三是進口小麥價格上揚對國內小麥價格有一定的心理影響。近期因擔憂俄烏沖突升級影響黑海地區谷物出口,以及美國小麥種植帶干旱范圍擴大不利于小麥播種以及作物初期生長,CBOT 軟紅冬小麥期貨創下兩個月來的最高水平。由于我國口糧的自給率高達95%以上,基本對外沒有依賴,所以國際小麥價格的上漲或只在心理上對國內麥價略有提振,但實際影響并不大。
三、后期走勢分析
一是成本高企以及需求疲軟影響麥價波動空間。今年小麥收購價同比大幅提高疊加倉儲、資金等成本因素影響,持糧主體庫存小麥成本高企,而終端需求改觀程度有限,企業盈利艱難。麥市處于高成本與弱需求之間的博弈階段,漲跌兩難,短期內仍將沿著當前價格水平小幅震蕩。
二是小麥價格將要迎來一波上漲。月底我省小麥價格出現緩漲勢頭,主要以五得利為首的大型面粉企業紛紛提價收購小麥,上漲幅度在0.005元/斤左右。9月27日,政策方面明確了節后新疆地區的臨儲投放,其他地區暫沒有投放跡象,對市場形成小利好。拍賣消息落地,持糧主體惜售情緒加劇,小麥市場或因暫時的短缺出現一波小行情。
三是后期麥價利好因素支撐有限。目前市場剩余未出售的糧源,多是倉容充足的貿易商,短期內走貨積極性偏低,持糧等待反彈行情。當前的麥價使得面粉廠家利潤空間縮小,企業追漲意愿不高。隨著小麥集中收購期結束,各級儲備輪換、增儲收購對市場的支撐作用告一段落,小麥利好因素減少。
總的來看,本月我省小麥市場整體以窄幅震蕩運行為主,預計后期小麥市場受持糧主體建倉成本以及制粉需求增加的支撐,主流行情或將是緩慢上漲的,但上漲空間十分有限。
9月份我省玉米市場價格弱勢平穩運行
預計10月份玉米市場價格仍將以弱勢平穩走勢為主
一、市場走勢
9月份我省玉米月度平均收購價格為1.356元/斤,較上月下降0.009元/斤,降幅0.66%,較去年同期上漲0.015元/斤,漲幅1.09%,其中張家口、秦皇島收購價格最高,為1.39元/斤,辛集收購價格最低,為1.32元/斤;月度平均出庫價格為1.379元/斤,較上月下降0.011元/斤,降幅0.79%,較去年同期上漲0.01元/斤,漲幅0.71%。
二、市場分析
9月份,我省玉米價格整體走勢偏弱,具體分析如下:
一是玉米市場呈現區域化運行的特點。從產區的開秤價格來看,東北地區價格表現中規中矩。由于深加工企業占據主導,在陳糧不缺、新糧供應逐漸增加的情況下,華北產區成為價格最弱的地區,東北產區和華北產區將基于各自的市場特點給出一個參考價格,各地區之間價格聯動性比較小,多數情況是各自獨立運行。
二是受疫情反復影響,市場整體需求偏弱。雖然近期下游飼料企業的需求明顯上升,但是疫情加重了貿易商囤貨的擔憂,整個市場需求偏弱。相關數據表明,下半年無論是淀粉還是飼料的需求都要弱于同期,市場的消費也低于同期。
三、后期走勢分析
一是從供應端來看,本年度美國、歐洲玉米減產預期較強,疊加國際市場需求仍有較強的進口需求,對國內玉米價格底部形成強力支撐。同時,俄烏沖突,尤其是近期烏東地區四州入俄也對“黑海谷物協議”帶來挑戰。在替代谷物及玉米進口量同比下降的情況下,玉米供應缺口進一步擴大。
二是從需求端來看,近期生豬養殖利潤大幅走高,提振四季度飼料消費預期。四季度將達到養殖存欄高峰期,對玉米飼料消費需求較高。深加工方面,隨著消費回升,深加工企業利潤回升,帶動開工率上行,疊加當前企業庫存處于低位,需求增加,對玉米價格形成支撐。
三是由于種植成本提升及減產預期影響,基層惜售心理將會增強。新季玉米上市節奏或慢于往年同期,造成供應壓力后移。隨著種植成本增加,大部分農民對玉米預期價格較高,存在惜售心理,可能造成收購進度平緩,對新玉米價格形成底部支撐。
總的來看,種植成本提升和需求回升有望支撐國內新季玉米定價底部,但10月份新季玉米集中上市,將限制玉米價格上行空間,預計短期內玉米價格將以弱勢平穩運行為主。
9月份我省面粉市場價格基本保持平穩
預計10月份面粉價格仍將以平穩運行為主
一、市場走勢
9月份,我省集貿市場面粉(25公斤/袋富強粉)平均批發價為1.93元/斤,較上月持平,較去年同期上漲0.22元/斤,漲幅12.87%;平均零售價為2.03元/斤,較上月上漲0.01元/斤,漲幅0.50%,較去年同期上漲0.24元/斤,漲幅13.41%。
二、市場分析
9月份我省面粉價格基本保持平穩。我省局部地區雖受疫情影響,但下游市場需求平穩,面粉整體走貨情況尚可,面企開工率穩中略升,原糧采購需求提升,面粉價格平穩,麩皮價格明顯上漲,制粉企業加工利潤基本穩定。9月30日,邢臺任澤地區40粉1.76元/斤;石家莊藁城地區20粉1.82元/斤,50粉1.76元/斤,60粉1.72元/斤;滄州肅寧地區60粉1.75元/斤;
預計短期內面粉價格仍將以平穩運行為主。
9月份我省大米市場價格保持平穩
預計10月份大米價格仍將以平穩運行為主
一、市場走勢
9月份,我省集貿市場東北圓粒粳米(25公斤裝)平均批發價為2.47元/斤,與上月持平,較去年同期下降0.05元/斤,降幅1.98%;平均零售價為2.60元/斤,與上月持平,較去年同期下降0.04元/斤,降幅1.52%。
從本月報價看,定州大米批發均價最低,為2.30元/斤,承德大米批發均價最高,為2.76元/斤。
二、市場分析
9月份,我省大米市場價格保持平穩運行,具體分析如下:
一是9月北方產區新季大米陸續上市,粳米價格走低。9月已上市的長、短粒水稻現貨價格持續走低,其中烘干長粒價格在1.50元/斤左右、圓粒價格在1.35-1.36元/斤。當前已上市的稻谷大多需要烘干,加工成本處于高位。由于節前的備貨已滿足部分經銷商需求,因此后市米價還將有下調空間。
二是疫情影響下,大米終端市場遠遠不及前期,集中性消費減少,剛需量下降。稻米市場不景氣的主要原因仍在于終端需求持續低迷,且市場信息透明,競爭壓力較大,疊加當前疫情仍是多點爆發,市場消費有限,旺季不旺狀態持續。
三、后期走勢分析
后期影響大米價格走勢的主要因素分析如下:
一是國家臨儲或將停拍。2022年國家臨儲稻谷拍賣啟動較早,但成交總量與去年相比差距甚大,數據統計顯示截至9月27日,2022年共計投放最低收購價稻谷2940.6萬噸,累計成交63.4萬噸,成交率2.16%,與上一年相比,大幅縮減。但定向稻谷去庫存明顯,壓力大大緩解,截至目前定向稻谷已投放4257萬噸,實際成交2813萬噸,成交率66%。隨著新稻谷的上市,國家臨儲或將停拍。
二是居民飲食結構變化,大米市場長期處于供大于求的狀態。新米上市已有近一個月,但整體銷量差強人意,今年市場消費格局也有目共睹?;诜N植成本以及政策尚未落地,因此我們認為東北產區米價繼續走低的空間相對有限,特別是優質稻谷。從副產品價格便可知道,新糧集中上市,國內糠價不跌反漲,市場行情有所不同。
三是市場利好因素較少。今年以來各地疫情依舊是散發狀態,對大米的消費有很大的沖擊。由于我國大米完全可自給自足,進口大米只發揮著調劑作用,因此即便國際大米出現了上漲勢頭,包括印度大米禁止碎米出口政策,整體對我國的大米市場影響十分有限,大米市場利好因素較少。
總的來看,即將步入十月,國內新米上市量越來越多,從市場購銷情況來看,九月中下旬大米走貨不及前期,剛需備貨已結束。節后國內新稻將進一步上量,但預計大米進一步下調的空間有限,仍將以平穩運行為主。
9月份我省豆油價格略有上漲
預計10月份豆油價格或將有所回調
一、豆油市場走勢
9月份,我省集貿市場豆油(小包裝5L/桶)平均批發價格為6.38元/斤,較上月上漲0.04元/斤,漲幅0.63%,較去年同期上漲0.87元/斤,漲幅15.79%;平均零售價格為6.89元/斤,較上月上漲0.03元/斤,漲幅0.44%,較去年同期上漲0.92元/斤,漲幅15.41%。
二、市場分析
9月份,我省豆油價格微幅上漲,分析后期影響豆油價格的主要因素有:
一是國產大豆方面,由于新季大豆還未集中上市,加之銷區市場需求較為疲軟,進口非轉基因大豆持續到港,還有部分國產大豆拍賣補充,市場對于新季大豆觀望氣氛較濃。今年國產大豆產量同比大幅增加,而大豆食用需求增長有限,隨著10月份大豆集中收獲上市,大豆價格有下行壓力。
二是進口大豆方面,受阿根廷大豆沖擊,美豆周度出口銷售不及預期,最新一周凈銷售44.6萬噸大豆。巴西農民繼續惜售,2021/2022年度銷售率為85%,低于去年的90%;2022/2023年度銷售率為16%,低于去年的27%。阿根廷方面自實行優惠政策以來已經有440多萬噸大豆流入市場,預計阿根廷2021/2022年度大豆銷售比例在62%。阿根廷優惠政策即將結束,關注政府是否會延續時間。目前來看,美豆出口優勢不明顯,需求端并無亮點。所以未來一個月,美豆市場或進入年底前供應最為寬松的時期。
三是豆粕方面,在飼料養殖企業需求旺盛且油廠壓榨利潤較好驅動下,不少大豆供應充足的油廠開機壓榨數量較多,豆粕供應增加后局部地區豆粕供應緊張局面緩解,加之國慶長假就要開啟,下游需求端備貨需求或已告一段落,下游養殖戶對高價的豆粕接受意愿下降,后期豆粕價格或將出現回調。
總的來看,預計短期內豆油價格或將有所回調。